2008年6月12日

AW3內變3速的摘要說明 by v4henry

上次寫了 『繼續研究Sturmey Archer AW3 內變三速』 這篇,反覆讀了幾次都覺得不通順,而且版面雜亂。但是一直偷懶沒有去訂正。
大蘋果的v4henry兄分享了他的摘要;非常的簡明而且用詞嚴謹。特別徵得他的同意把原文引用過來:

PS. 已經根據v4henry兄 通知,完成部份修訂

AW3內變3速的摘要說明---Morgan的內變3速讀後心得

拆洗內變應該是擁有內變車的人應該要學習的工作
鼓不起勇氣要拆的人,可能跟我一樣,之前一直覺的內變速內部很神秘
在閱讀了morgan兄的網頁之後,就豁然開朗了
http://morgan-chang.blogspot.com/
不過由於原廠文件的名詞比較生澀,所以摘要來介紹1下

摘要來說,以內變3速為例,就驅動系統部分分為4個大組件

1.飛輪傳動組件+離合器 (齒片+Driver+clutch).........(以下以D表示)
2.外包覆的內環齒組件(Gear Ring+High/Normal Gearl Pawl) (以下以G表示)
3.行星齒輪被內包的行星齒輪組件(Planet Gear+Planet Cage+Low Gear Pawl) (以下以P表示)
4.輪殼組件(Shell)(左右輪殼內有均有內齒可分別被內環齒組件G及行星齒輪組件P咬合驅動) (以下以S表示)

軸承則主要分成三類
1.軸心與飛輪間的軸承 (飛輪踩踏的需要)
2.傳動組件(Driver)與(右)輪殼間之軸承 (因為在低速檔0.75及高速檔1.33的時候, 飛輪傳動組件(D)與輪殼(S)間會不同步,以及當飛輪不踩(D=0)時,輪殼(S)滑行的需要故需要輪軸)
3.(左)輪殼與軸心間的軸承 (輪殼(S)滑行的需要)

原則上G與P的轉速關係永遠維持 在4:3 的比例, 也就是說, 若G轉1圈, P轉3/4圈 , 若P轉1圈, 則G轉4/3圈

而運作原理就如Morgon兄說的

分段摘要說明

1. 高速檔 1.33
撥把位置在3,為當內變彈簧在最鬆的狀態, 離合器應該是處在可以卡住P而可以驅動P的位置
所以飛輪傳動組件(D)傳動時
D直接驅動P, 然後G跟著被驅動, G再透過其棘齒(High/Normal Pawl)驅動右輪殼(S),於是輪胎轉動

若以D轉1圈表示1的話
D=1, P=1, G=4/3, S=4/3
而搭搭聲的來源,則來自於 P轉的比S慢, 所以P的棘齒跟不上左輪殼(S)內齒的速度,而發出聲音

2.直接驅動 1
當撥把撥到2, 變速線透過內變鏈條會把離合器拉到可以卡住G而可以驅動G的位置
所以D直接驅動G( 然後P也會被驅動), G再透過其棘齒(High/Normal Pawl)驅動右輪殼(S),於是輪胎轉動

若以D轉1圈表示1的話
D=1, G=1(P=3/4) , S=1
同樣, 而搭搭聲的來源,則來自於 P轉的比S慢, 所以P的棘齒跟不上左輪殼(S)內齒的速度,而發出聲音

3.低速檔
當撥把撥到1, 變速線透過內變鏈條會把離合器拉到可以卡住G而可以驅動G的位置,但同時把G的棘齒押平,使得G無法與(右)輪殼(S)耦合
所以D直接驅動G( 然後P也會被驅動), G的棘齒(High/Normal Pawl)已經內縮,無法驅動右輪殼(S),這時候是靠P的棘齒驅動左輪殼(S)

若以D轉1圈表示1的話
D=1, G=1, P=3/4 , S=3/4
這時候沒有搭搭聲

變速時機
內變速的變速時機是輪殼內部轉子元件靜止的時候(D=0, P=0,G=0)
所以停止飛輪的踩踏,以及飛輪的倒踩,都可以達到D=0的目的,因而而可以達到變速的目的


基本上,左右輪殼的角色,很像鎖牙飛輪的螺紋, 騎的越久, 就鎖的越緊, 這也是為何文章內都只提到要拆下來,卻沒有提到鎖回去要不要鎖很緊, 因為騎的時候,騎久之後就變很緊

沒有留言: